人文系
和光楼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绿染北疆·青春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152
字号 【  关闭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腹地,是阴山北麓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区与公共绿地面临垃圾处理压力增大、绿化管护不足等问题。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经过商议,我们2024级汉语言文学三班决定参加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成立了实践活动小组,进行这次暑期社会服务环保行动。深入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开展以“垃圾清扫、卫生整治、绿化维护、环保宣传”为核心的暑期实践活动,助力提升边疆城镇人居环境。


为确保活动实效,真正起到了解社区民情、环境治理以及个人综合能力、责任担当意识的提高,我们小组在实践活动开始前,通过集体研讨,制定了“五步走”实践计划,如下:

     1. 进行一次调研:提前查阅乌拉特中旗生态现状,聚焦社区与公园环境痛点;  

     2. 开展一次行动:对话旗城管局环卫办,了解环境治理机制;  

     3. 深入一个社区:走访温更塔拉社区老居民,记录环境变迁与群众诉求;  

     4. 组织一次宣传:设计印制300份双语(汉蒙)环保宣传单,现场宣讲;  

     5. 完成一次劳动:分组参与公园绿化养护与街道卫生整治。


制定完此次计划,我们便踏上去往此次目的地的路上,七月的乌拉特草原,天高云淡,远处的阴山山脉在骄阳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芒。当我们踏入海流图镇公园时,眼前的景象却与这壮阔的塞外风光形成了微妙的反差——湖面上漂浮着零星的塑料袋,步道两侧散落着烟蒂和食品包装,几处草坪因践踏而露出了斑驳的黄土。这一幕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初心:用双手守护这片草原明珠的洁净容颜。


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在乌拉特中旗城管局环卫办那里了解到:"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去年全旗生活垃圾总量突破了4万吨,但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还不到40%。特别是春秋季风大时,塑料垃圾经常被吹到草场深处。"这番话让我们意识到,这次环保行动不仅要解决看得见的垃圾,更要触及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团队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绿染北疆"专项行动。


清晨的公园还笼罩在薄雾中,我们已拿着清扫工具开始延道清理。塑料瓶、零食袋、卫生纸散落在各个角落中,需要一丝不苟地寻找。正在晨练的蒙古族大叔见状,主动加入我们,他弯腰捡起一个农药瓶时叹道:"这些瓶子要是被牛羊误食,可是要出大事的。"他的话让我们想起昨天在温更塔拉社区走访时,67岁的其木格奶奶展示的老照片——二十年前的公园湖水清澈见底,孩子们直接在湖边嬉戏。而现在,虽然政府增设了垃圾桶,但游客的环保习惯仍需培养。  


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开始在社区附近进行宣传。印有汉蒙双语的环保宣传单刚摆出来,就吸引了许多路经此地的人们。五年级的蒙古族学生阿古拉带着小伙伴们玩起了我们设计的"垃圾回家"卡片游戏,他准确地把画着电池的卡片投进红色危险废物箱时,围观的居民们纷纷鼓掌。更令人惊喜的是,社区物业主任当场决定把游戏纳入下周的"居民环保课堂"。当宣传单发放一空时,几位居民还特意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获取电子版传给社区的亲戚。 

夕阳西下,我们看到环卫工人清运最后一批分类垃圾。他操作着崭新的压缩式垃圾车搬运着垃圾,之后空闲时他告诉我们:“现在这条街的乱扔现象少了一半”。"但路过的一处建筑工地围挡后,堆积如山的装修废料又给我们泼了冷水。他无奈地说:"这些大件垃圾需要专门清运,可居民总想省事偷偷扔。"这让我们想起城管局环卫办提到的困境——全旗专业环卫车辆仅有十几台,要服务近2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  


在整理工具准备返程时,我们注意到公园东侧新栽的树苗已抽出嫩枝。这些树苗是春天时林业局的工人们栽下的,每棵树都被标注着,更好之后的治理。这个细节突然让我们对生态治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这些树苗需要持续浇灌,环境保护既需要污水处理厂这样的"大手笔",也离不开每个人弯腰捡起垃圾的"小动作"。当夜风送来草原特有的清香,我们望着星光下的阴山轮廓默默许愿——愿我们的绵薄之力能像蒲公英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更多绿色的希望。  


此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治理既需“大刀阔斧”的工程,更赖“润物无声”的坚持。边疆地区的环境治理需要因地制宜。既要加大硬件投入,更要注重培育居民的环保意识;既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又要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建议未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环保驿站",培养社区环保带头人;二是开发蒙语版环保APP,方便牧民学习垃圾分类;三是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从娃娃抓起培养环保习惯。


短短几天的实践,我们不仅用双手为这片土地拂去尘埃,更用脚步丈量了基层环保工作的艰辛与希望。当看到环卫工人凌晨四点就开始清扫街道,当听到蒙古族老阿妈用生硬的汉语说"垃圾要分开",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这片草原上生根发芽。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我们愿继续做这颗绿色种子,在北疆大地上绽放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