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校友会注册系统 English 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疫情防控

鸿德校园健康驿站: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时间:2023-03-10
浏览次数:3952
字号 【   关闭

1.png

共同守护师生健康

为维护师生身体健康、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指引》,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健康驿站正式建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驿站有哪些功能?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健康驿站以校卫生所为专业依托,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在两个校区分别建设了健康驿站。以维护师生健康、保障校园秩序为目标,为校内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感染期内相对分离空间,并提供科学诊疗服务和康复指导,及时识别并转运有需要的感染者到校外医院救治,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健康驿站怎样运行?

2.jpg

(请点击放大查看)

健康驿站在哪里?

学院在校本部天时北楼一楼、北校区创业大厦分别建立健康驿站。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应急处置流程

当学院出现感染人群后,按照该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健康驿站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学院师生健康安全。

(一)入站前管理

1.日常监测。开学返校前一周,由组织人事处和学生工作处组织全体师生每日开展健康自测并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须如实报告,并延迟返校,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学习。开学返校一周内,组织全体师生实施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倡导减少聚集,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出现症状及时报告,严格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开学返校一周后,全体师生进入日常健康自我监测阶段,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2.及时报告。当学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的 11 种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鼻塞流涕;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做好防护措施,前往校园发热诊疗点进行筛查,判断是否具备转入健康驿站的接收标准。当教职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报告所在部门及组织人事处,具备条件的在家或宿舍内进行自我隔离治疗,如有需要也可以在完成筛查后转入健康驿站。

(二)入站时管理

1.接收标准。学院健康驿站主要接收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确诊病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轻症),具体接收标准由医疗组在领导小组指挥下,结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根据校园发病情况和床位数进行综合研判。可采用的判断依据(证据强度由高至低)包括:一是有 11 种新冠典型症状(以下简称症状)+核酸阳性;二是有症状+抗原阳性;三是有症状且包括发热(体温>37.3C);四是抗原阳性。

2.入站研判。确认感染且符合上述标准的感染者,由医疗组及心理组开展师生入站前的综合研判,甄别感染者身心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和基本意愿,做好精准分类分流安置。

3.转运入站。通过接收标准综合研判的感染者,由转运组负责转运进入健康驿站。

4.及时送诊。做好分级分类收治诊疗,做好身体状况异常师生的及时送诊工作。

(三)在站管理

1.建立通讯。医疗组及心理组应就入站人员建立有效的联系群组,建立《在站人员每日健康情况表》等电子台账实行动态监测,每日收集入站人员健康情况,遇到特殊或紧急情况随时上报。

2.心理疏导。心理组负责开展远程入站培训、指导和咨询,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疏导,了解思想动态。各系应加强针对入站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3.医疗保障。驻站医护工作人员常规每日一次入站查房,其他时间可进行远程用药指导。可在相应污染区设置药品取用点(注意与取餐点分开),在站人员在指导下自行取用。由管理人员再根据医护工作人员意见进行补充维护。

4.后勤保障。保供组负责配送病患营养餐食(清淡易消化,低脂高热量),注意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等不同饮食需求,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配餐次数。交通转运、秩序维护、消防安全等工作由学院相关部门分工提供支持。

5.消杀作业。保供组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公共区域的消杀,每日不少于 4 次。

6.网络学习。保持驿站区域内网络顺畅,便于在站人员开展网上学习。

(四)出站管理

1.出站安排。一是出站由医疗组根据出站标准进行判定;二是健康驿站出具相关证明文书;三是出站后可直接回原住所。

2.出站标准。一是从发病第 5 天开始,体温正常、连续两天核酸检测阴性者即可出站(若无核酸检测条件,可采用抗原自测)。二是结合校园发病情况,可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以症状体征为主要判定标准并适当压减在站天数。

3.康复指导。加强感染学生康复期健康指导,不组织或要求康复期学生参加剧烈运动。


信息来源:学院办公室

  编辑:陈佳欣